时间:2017年12月12日星期二 上午第四节课
地点:体艺楼三楼办公室
出席:刁雪梅、沈阳
主备人:刁雪梅
主要内容:
1、 商讨《欧洲民间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教学设计
2、 高一合唱团排练安排
《欧洲民间音乐》:
教学目标:
1、乐于欣赏有代表性的欧洲民歌、乐器和舞蹈作品,感受并体验欧洲民间音乐多元和多样性的特征,享受欧洲民间音乐美的乐趣。
2、在欣赏过程中积极思考,能对欧洲有代表性的民歌风格特点、乐器音色、舞蹈风格等进行简单评述。
3、在教师的启发下,善于表现自己,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能随乐有感情地演唱《田野静悄悄》,尝试表演踢踏舞基本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感受与体验。
2、难点:欧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探讨和评述。
教学建议:
欧洲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和多样性的特征。在地理上欧洲习惯分为西欧、南欧、中欧、北欧、东欧五个地区。如果按照教材顺序“西欧与西南欧”、“中欧与东欧”等地理方位的方式呈现,则一课时容量太大,很难完成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较完整地感受到欧洲民间音乐的全貌,同时又能对之形成深入了解,在本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切入,结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
首先,可以补充欣赏了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作品,如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俄罗斯民歌《喀秋莎》、《红莓花儿开》、《三套车》等,再结合课本上的作品意大利民歌《妈妈》和俄罗斯民歌《田野静悄悄》,加强他们对意大利、俄罗斯民歌风格的感受和把握;其次,补充一些课外富有代表性的、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如《大河之舞》中的踢踏舞和风笛演奏、电影《勇敢的心》片头音乐、舞剧《天鹅湖》的片段、《魂断蓝桥》的主题歌《友谊地久天长》、神秘园音乐《step》等,激发学生探索欧洲民间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欧洲民间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特征。
《浪漫主义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及主要代表人物,着重了解肖邦生平及音乐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欣赏《降E大调夜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了解并感受肖邦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体会肖邦音乐作品的艺术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分析肖邦作品的风格及艺术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回顾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代表人物。
古典主义音乐的风格:严谨、规整、匀称。
海顿 ,奥地利作曲家,“交响曲之父”。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音乐神童”。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乐圣”。
2、请学生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或听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引入课题。
二、浪漫主义音乐概述及特点
三、听辨一组浪漫主义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及作曲家及其美称。
四、“钢琴诗人”——肖邦
(一)、肖邦简介
(二)、赏析《降E大调夜曲》
(三)、赏析《c小调革命练习曲》
(四)、肖邦作品风格及浪漫主义音乐本质:
四、拓展与延伸,欣赏一组其他艺术作品中肖邦的钢琴作品。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