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伊始,
课后,数学教研组老师就本节课的教学展开了热烈讨论。教研组长
数学组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有:肖立荣、张松年、陶兆龙、朱骏、吴祥华、李跃学、季斌、周家宽、蔡欣、翁德强、戴喜、虞玲玲、汤业荣、金凤义、凌惠明、韩蕾、殷涛、王丙风、马志刚、祁云、刘其群、严飞、陈康康、陈丹丹、徐海虎、徐美松、从品、王友伟、于健、郭立
【附录·教后记】
定理课的教学目标定位
——立体几何定理证明课的教学反思
金陵中学 黄光玉
一.进一步了解平面的性质(公理3及其三个推论);
二.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三.能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分析图形中的线面关系。
结合这三点,我在教学设计中紧扣数学体系中的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希望学生在解决证明问题和作图问题时都能做到有理有据。在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上述两个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从一节课的教学来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现
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面性质的第三个公理及其三个推论,因此课堂容量本就比较大,所以例题的设置显得比较累赘,如果整节课能围绕确定平面的四种方法来展开可能会更好;
由于定理证明的课程,逻辑性强,思维难度高,所以本来留给学生的展示空间就比较小,而在对于定理的发现,利用实际生活的例子印证结论,这些方面没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得学生对于定理的认识欠缺了充足的实际基础;
二.作为立体几何中理论知识的起始知识,本节课如果换成从“让学生了解构成平面的多种方式“的角度进行设计,或许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寓理论于实践中,通过后续的教学再让学生体会用理论指导实践,或许学生的收获更多。
总而言之,一节课的定位决定了一节课的设计,而设计又决定了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作为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每一节课的目标定的小一些,课堂的容量小一些,但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了就是学会了,扎实而有效,才是我们现阶段切实需要做好的教学!
这些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点点反思,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