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课程教学处  | 学科教研
感受生活,感悟数学——记数学教研组公开课

2015414下午,数学教研组在经过了集体备课、相互交流讨论之后,决定由黄光玉老师率先开设一堂全校公开课——《平面的基本性质》。数学组教师、学校部分领导、其它教研组的年轻教师以及来自山东淄博的同行等数十名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课堂伊始,老师利用初中“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自然巧妙地引入到“平面是如何确定的”这一问题上来,并且借助生活中、教室里的实物让学生瞬间打开了思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自主把书上的公理和三个推论给探索出来。虽然不是在本班教学,但老师与学生的配合十分默契,师生互动完成了推论的证明,过程简明严谨,这显示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课后,数学教研组老师就本节课的教学展开了热烈讨论。教研组长张松年老师肯定了老师的此次公开课,并针对数学课的严谨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组内其他员分别对这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再上升至理论高度对其研究与证明,把数学课上出了活力,并一致觉得这种教研活动形式十分有利于教师成长。最后,肖立荣校长对此次公开课及评课做出了精彩的总结,鼓励组内年轻老师学习黄老师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数学组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老师有:肖立荣、张松年、陶兆龙、朱骏、吴祥华、李跃学、季斌、周家宽、蔡欣、翁德强、戴喜、虞玲玲、汤业荣、金凤义、凌惠明、韩蕾、殷涛、王丙风、马志刚、祁云、刘其群、严飞、陈康康、陈丹丹、徐海虎、徐美松、从品、王友伟、于健、郭立

【附录·教后记】

定理课的教学目标定位

——立体几何定理证明课的教学反思

金陵中学  黄光玉

2015414下午,我在金陵中学阶梯教室开设了《平面的性质(2)》的一节组内公开课。拿到课题,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最后在给学生的学习材料中我指出了本课的三个知识要点:

一.进一步了解平面的性质(公理3及其三个推论);

二.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三.能运用平面的基本性质分析图形中的线面关系。

结合这三点,我在教学设计中紧扣数学体系中的三种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换,希望学生在解决证明问题和作图问题时都能做到有理有据。在整个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上述两个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从一节课的教学来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现和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平面性质的第三个公理及其三个推论,因此课堂容量本就比较大,所以例题的设置显得比较累赘,如果整节课能围绕确定平面的四种方法来展开可能会更好;

由于定理证明的课程,逻辑性强,思维难度高,所以本来留给学生的展示空间就比较小,而在对于定理的发现,利用实际生活的例子印证结论,这些方面没能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得学生对于定理的认识欠缺了充足的实际基础;

二.作为立体几何中理论知识的起始知识,本节课如果换成从“让学生了解构成平面的多种方式“的角度进行设计,或许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寓理论于实践中,通过后续的教学再让学生体会用理论指导实践,或许学生的收获更多。

总而言之,一节课的定位决定了一节课的设计,而设计又决定了目标的达成情况,而作为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每一节课的目标定的小一些,课堂的容量小一些,但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了就是学会了,扎实而有效,才是我们现阶段切实需要做好的教学!

这些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点点反思,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