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中学举办第19届“行知杯·生命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
5月24日,金陵中学举办第19届“行知杯·生命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物理组胡雨宸、刘孝琪、史永楠3位青年教师参赛。
本次提供的上课主题为“静电场复习课”。在高一学生已经系统复习完相关内容且进行过相关内容考试的情况下,老师们又将如何组织教学呢?
胡雨宸老师将课题定为《静电场中的量纲观念与对称思想》,在一个小专题内容中聚焦物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单一点电荷在空间中产生的场强和电势,让学生体会空间中场强和电势的中心对称性;接着提升到一个较为复杂的八个点电荷在空间中产生的场强和电势的模型,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的等量同种电荷和等量异种电荷模型进行迁移应用,并体会在空间中关于中心对称性、轴对称性和面对称性。此时学生已经进入状态,接着向学生展示几道改编自竞赛、高考卷中难度较大的题目,为学生创设学习探索情境,引导学生分析、交流、讨论、表达,对于完全无法计算求解的复杂模型,让学生体会利用量纲观念分析表达式的合理性、利用特殊值法检验表达式的准确性,利用补偿法、对称性等思想解决问题。
刘孝琪老师执教了一个高考当中的难点问题——平行板电容器。在回顾了电容器的基本内容后,刘老师让学生说出该内容常见的考查题型,包括电容器内电场强度、电势的变化,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容器电场中的偏转。随后,刘老师呈现出一道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回答后,请他们自行改编使得问题更具有挑战性。这瞬间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学生自行增加难度,又自己解决相关问题,在探索中提升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最后,几道难度较大的电场偏转问题呈现在学生眼前,刘老师借此契机,带领学生一起总结了处理相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让学生明白,想要学的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史永楠老师从一个不常被讨论的点出发,课题为《静电场的基本规律再讨论——以等量点电荷电场为例》,利用数学工具,对常见的等量异种电荷、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进行了深入探究。他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如基本不等式、相似三角形处理电场强度问题,定量描绘出等量电荷连线上和连线中垂线上的电场,这些内容从前在课堂上往往只会定性告知结论,学生非常容易混淆。有了定量分析的基础,史老师又结合电场线和等势面分布图以及电学图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种分布的重要性。正如史老师最后送给学生的一句话:“科学探究从来就没有‘穷尽’之时,再寻常的问题,在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后,也可以有不一样的发现。”
虽是同样的主题,3位老师的课堂却截然不同,各有千秋,这也充分体现了金陵中学青年教师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未来必将能信心满满地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撰稿:吴兴国;审核:陈立其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