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教育科研  | 课程教学处  | 学科教研  | 地理教研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

——金陵中学2023年第19届“行知杯·生命课堂”地理组优质课评比活动顺利举办

2023524日,金陵中学2023年第十九届“行知杯·生命课堂”地理组优质课评比活动在科学馆102拉开帷幕。一上午的赛课,紧张有序,精彩纷呈。六位青年教师,孙琳、丁子阳、王宏远、尹子珺、王晶雯和赵学研,对“地貌专题”进行复习,课堂上,老师们精心的教学设计、精炼的教学语言、精致的教学课件、精彩的教学艺术,无不彰显着他们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功底。下面让我们来一睹各位老师的风采吧!

孙琳老师以河流地貌为例来进行地貌知识点的复习。从梳理我们中国著名的大江大河,过渡到视频感受长江的美景,再用长江流域不同地点与河谷景观图片让学生进行匹配,使其思考并描述河谷地貌形态的变化特征。通过视频中长江九江湖口段圈中地貌河漫滩,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堆积地貌的位置与特征。通过情境,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变迁过程,请同学们分析图示期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变化特点,对“黄河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黄河三角洲的泥沙来自哪里?黄土高原为何会产生那么多泥沙?泥沙怎样来到黄河三角洲?泥沙为何会选择在黄河三角洲沉积?”等问题链深入分析,探究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探究“未来的黄河三角洲,会持续向海洋推进,填平渤海吗?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缓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扩张呢?”等问题,锻炼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326529f1e46ad519f6959d6b8180b26b19b38a47ab20de6c966db3c889f5b9

(组内老师在听课)

丁子阳老师的复习课《常见地貌类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主要复习内容为地貌的特征、地貌与地理环境关系。在此基础上,开始具体复习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由于学生已经选择地理学科作为高考科目,因此,复习过程中更注重思维难度和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比如,根据喀斯特地貌的出露位置,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根据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又可以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淀积地貌。体现了综合思维以及学科渗透思想。而地表喀斯特地貌由峰丛到洼地的演变,则体现了时空综合的要求。河流地貌的复习,也同样突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比如,不同河段的地貌差异、形成过程,都要求学生具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而两种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体现的则是人地协调观。

4060f3ee0b8f91fe5f62bcec22ab9ae

(丁子阳老师)

王宏远老师的这节课基于“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的课标要求,选取“常见的地貌类型”中的“风沙地貌”为复习内容,以2014年新课标卷I文综第36题为主体进行授课。本题表面上看是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试题,其实质是以青藏高原某区域为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立意试题,该题现新课标以能力立意为主导,重视新情境的创设,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核心理念,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应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7a3bcc4ced7157718f895ad5c8d1ad4

(王宏远老师)

尹子珺老师的这节课基于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的内容,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的特征、成因等基础知识。之后设计研学路线活动,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典型地貌的分布,同时以探究的形式,分别就四种地貌的特点以及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贯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要求。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