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3月13日星期二 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体艺楼三楼办公室
出席:沈阳、刁雪梅
主要内容:
1、 商讨《蜇龙飞起舞东方》的音乐课设计
2、 高一合唱团排练工作安排
附:主备课文内容:
《蜇龙飞起舞东方》
主备人:沈阳
2018年3月13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引导学生对“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2)能认真聆听近现代音乐作品并初步知晓这些作品的历史意义,能背唱、记熟《送别》、《卖布谣》这两首历史歌曲
(3)初步领略从19世纪后中国音乐的变化。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进行探究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40年鸦片战 ,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中国开始进入到近代社会。社会形态也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音乐在唤起民众,凝聚民心,改造中华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音乐史。
二、新课教学:
1、学堂乐歌的学习
A、清末民初,一些爱国人士为振兴中华,纷纷到国外寻求救国真理,其中有少数学者,将日本、欧美的一些歌曲的曲调填入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宣扬自主自由、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反对封建迷信、宣传妇女解放等内容的新词,并在新式“学堂”的“乐歌”课中教唱这些歌曲,称为“学堂乐歌”。代表性人物有李叔同、沈心工。
B、作品欣赏:《黄河》、《送别》
(1)沈心工与《黄河》
据钱仁康先生考证,我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是始作于1902年的《男儿第一志高》(原名《体操—兵操》),相对于古文,它的歌词通俗亲切,具有生动的形象性.便于理解.这首歌也是沈心工先生留学东京时借鉴日本歌曲《手戏》曲调作.1904年出版后不胫而走,传遍全国.李叔同撰文写道:"学唱歌者音阶半通,好高唱《男儿第一志气高》之歌;学风琴者手法未谙,即手挥'5566553'之曲."
(2)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1)音乐家,戏剧活动家.原名广候,字息霜, 浙江平湖人.1898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05年起在日本学习西洋画和音乐.并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任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除音乐戏剧外,在书法,绘画篆刻及诗词等方面均所擅长,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乐歌代表作品:《春游》,《西湖》,《春景》,《送别》,《忆儿时》,《早秋》。
歌曲《送别》李叔同作词,曲调源自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乡和母亲》(也有一说是由英国音乐家奥特威在1913年来中国学习东方音乐时与李叔同合作写成的歌曲).
2、欣赏歌曲《卖布谣》
讨论分析:
(1)、请根据这首歌曲内容暗示来讨论该歌曲反映的社会状况。
提示:“土布”代表什么样的经济形态?“洋布”又代表什么样的经济形态?
《卖布谣》中有些歌词就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如“土布”代表了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洋布”代表了鸦片战争后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受外贸经济的冲击,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其中受外贸影响最大的是手工纺织业。歌曲从一个侧面勾画了当时洋货倾销,农村经济破产的图景。
(2)、师生共同探究赵元任先生注重民间音乐与西方作曲技巧有机结合的创作风格。赵元任以其独到的艺术手法,对歌词作了成功的处理。本来,歌中频繁出现的"卖"和"买",以及"落肚"、"裤破"、"没布补裤"等词,在谱曲时语音极易混淆,曲作者运用自己在语言学方面的渊博知识,采取"平声字用平音"、"仄声字用变度音"、"平仄相连,平低仄高"以及"加一点很快的花音"(即装饰音)等方法,使整首歌曲词曲相配、声韵清晰,并从歌词语调中自然地引出了纯朴、生动的
(3)、通过完整演唱歌曲,仔细体会词曲相配、声韵清晰、质朴生动的创作风格:(a)5/4节拍是采用中国古代吟诵四言诗的韵律节奏。
(b)乐句“3 #4 #5 6—|2 #3 #4 5—”的旋律是根据内容出发巧妙地运用西洋音乐的旋法与和声连接。
3欣赏《开路先锋》
(1)、引入
(2)、简介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1930年到上海,次年加入明月歌剧社。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身亡。聂耳的音乐创作活动集中在1933—1935年之间,主要作品有歌曲《卖报歌》、《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及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等。他是人民音乐的开路先锋。他的作品表现了旧中国工农群众的苦难和反抗,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
(3)观看录像,了解创作背景。
同样创作于1934年的《开路先锋》,是影片《大路》的序歌,是中国最早的工人歌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创作背景。
(4)、欣赏《开路先锋》
(5)、结合演唱歌曲主题探讨聂耳的音乐创作风格和歌曲折射出的时代精神。
(6)、以歌曲开头两句为例探讨聂耳的创作风格:音调上,作者创作了既借鉴外国进步歌曲的手法 (如:采用四度上行具有“号召性”的音调,以及二度模进手法),但又是中国五声音调的风格。 《开路先锋》几乎完全抛开了对劳动生活和劳动呼声的描绘,表现的只是工人阶级的内心感情和精神面貌。整首歌曲自始至终充满了有力的节律,运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但它不是劳动号子,而是隐寓着群众性的劳动生活,作者是在对我国20世纪30年代工人阶级的气质作出高度、大胆的艺术概括。像开始的“轰轰轰”与“哈哈哈”,前者暗示要炸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后者则表现劳动群众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