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陵中学!
当前位置: 学校动态
一组老照片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 金中收容所风雨中庇护万余人

   现代快报网12月13日南京电(记者 黄艳 通讯员 顾健)“南京国际安全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了25万难民,当时提议设立“安全区”的,就是南京金陵中学的校友杭立武;金陵中学当时也在安全区范围内,学校变成了“难民收容所”,保护了一万多名难民……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金陵中学,听校史办的彭卫平和陈建华两位老师,拿着一张张老照片,讲起在南京沦陷的岁月里,一群有担当的金中人为保护同胞的生命所做的努力。

老校友杭立武 校方供图

杭立武提议设立“安全区”

    1937年日军开始对南京狂轰滥炸之时,紧急关头,金陵大学董事会董事长杭立武邀集在南京教会学校服务的美国人和少数英德商业人士约20人,决定成立一个以拉贝为首的国际救济机构,定名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金陵中学校史办彭卫平老师说,杭立武是金陵中学上世纪20年代的校友,因为曾任职“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同时也是中英文教基金会总干事,与许多国际人士建立了关系。彭卫平说,当时就确定了3.86万平方公里的“安全区”,设立25个难民收容所。委员会公推拉贝为主席,金陵大学教授史迈斯为秘书,杭立武为总干事。

   “安全区”保护了25万难民。“南京大屠杀期间,杭立武因为要负责抢运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至四川,所以不在南京。”彭卫平说。

金中收容所全体职员合影 校方供图

许传音拿自家房子帮难民

   1946年9月,许传音作为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见证人,赴东京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许传音也是金陵中学的校友。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一员,主持安全区难民的住房安排,他还把自己的两栋洋房也拿出来安置难民。“许传音陪同美国牧师马吉一起到日军施暴现场去拍摄证据,如夏淑琴一家的惨案就是许传音带马吉去拍摄的。”彭卫平说。后来马吉的这些电影胶片也成为南京大屠杀的唯一活动影像。

金陵中学的钟楼

妇女和儿童藏身钟楼地下室里 现代快报 记者 赵杰 摄

老师、校工校内救助难民

   彭卫平介绍,南京大屠杀一开始,就有难民大量进入金陵中学,这时学校成了“安全区”25个难民收容所之一,一共救助了1.2万-1.5万名难民,学校的标志性建筑钟楼的地下室里,救助的是妇女和儿童。非常特别的是,金陵中学这个难民收容所内,以妇女和儿童居多,80位老师、校工,以及难民中一些有特长的人为他们服务。

   彭卫平拿起一张合影老照片。“这上面有姜正云,就是当时的金中难民收容所所长,还有老校友许传音。”彭卫平说,这可以说是金中收容所坚持斗争的标志之一。1938年5月4日,南京难民区国际救济会暨金中收容所所长率全体职员,在金陵中学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当时难民已经越来越少,这只是后来留下的职员。”

   金陵中学难民收容所以妇女和儿童为主,这里不幸成为日军的目标。在1937年12月28日和29日,日军连续两晚到学校来拉女人。后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知道了,向日军提出抗议,这样的事情才停止了。收容所里的女人,因此都用黑灰抹脸,把自己弄得像个疯子。为免遭日军的蹂躏,1938年初,学校校工严师傅将40余名难民妇女藏进钟楼的地下室,暗中给她们送饭送水,不少妇女因此得救。

    据了解,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和常志强,就是在金陵中学难民收容所被保护的。

金陵中学立碑纪念历史

    这段特殊的历史记忆,如今被刻在金陵中学“抗日战争纪事碑”上。2007年9月,金陵中学57届高三(1)班校友聚会,校友会负责人、原副校长汪庆云提出建立“抗日战争纪事碑”的建议,校友们和在校师生纷纷响应,积极捐款建碑。2008年是金陵中学建校120周年,当年7月,纪念碑立碑。

版权所有:南京市金陵中学   苏ICP备05009757号